首页 视频 文娱

关注宜春潮

红色故事|一只箢子背后的故事

来源: 作者: 2021-05-06 10:35:34

在山东东营市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箢子,这个箢子背后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箢子的主人是广饶县刘集村的一位共产党员姜玉兰,而姜玉兰的丈夫,正是中共刘集支部的第一任书记刘良才。时间追溯到1925年春,刘良才在堂兄刘子久帮助下建立了刘集村党支部。作为身边最亲近的人,姜玉兰最先接受了刘良才宣传的先进思想,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坚定拥护者。最初她就是利用这只箢子放上线穗子作掩护,为刘集党支部开展革命活动站岗放哨。1926年春节,在济南任教的刘雨辉回家乡省亲时把我国第一版本《共产党宣言》带回了刘集支部。从此以后,刘集村党支部的革命活动逐渐增多起来,而党的活动经费越发捉襟见肘。姜玉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并没日没黑地纺线、织布、纳鞋底,把它们卖掉换成钱,交到支部书记刘良才手上做为党的活动经费,在经费最紧张的时候,她竟毅然决然地卖掉了自己的嫁妆。

1933年,刘良才因为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法庭上,他英勇无畏、毫无惧色,恼羞成怒的国民党反动派残忍地将他钉死在潍县的白浪河畔。噩耗传来,姜玉兰悲痛万分,但她没有被严酷的现实吓倒。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面对敌人的扫荡,姜玉兰和她的四个儿女决定,利用晚上的时间在自己家里挖一条地道,在鬼子来的时候收藏党的重要文件,解救被围的同志。就这样,她带领一家老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是利用这样的几只小箢子,将掏出来的土一点一点地偷偷倒掉,硬是挖出了一条长28米,能同时容纳五、六个人躲藏的地道,多次成功躲过了敌人的搜捕,保护了我们的共产党员、重要文件以及枪支弹药。

刘良才和姜玉兰是党的优秀儿女,是革命战争年代万千党员的典型代表。再看这只箢子,它虽然小小的、旧旧的,毫不起眼,但是小箢子有大精神!在它的身上体现的正是无数个刘良才和姜玉兰共同铸就的“信仰坚定、矢志不渝”的共产党员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无数党员和群众才能够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


责任编辑:王小卫

宜春新闻网版权和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宜春新闻网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宜春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宜春日报、赣西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本网独家使用,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许可,不得从本网转载使用,违者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