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宜春文旅

关注宜春万象

大 姐

来源:宜春日报 作者: 2023-09-18 10:11:55

大姐,生于1955年,是我们九姊妹中的老大。七岁那年,过继给了舅舅。舅舅当时是生产队的队长,两夫妻正当年,膝下无儿女,家里的条件还不错,只是开始懂事的大姐并不想去舅舅家,只是她无法选择。

大姐很能干,什么活都能干,深得舅舅舅妈喜欢,为此,在“知识无用论”的年代,大姐竟然念到了高中。她勤奋努力,思想先进,是同学中的佼佼者。高中毕业时,大队刚好有个保送读大学的名额,有人提议保送大姐去,大队书记却说,春华(我大姐的名字)有个英雄父亲,在水库当书记,日后不愁没出路的……于是,大队把这个保送名额给了另一个后生。大姐得知后,去找父亲。父亲是个老革命,跟大姐说:“农村是块广阔的天地,在农村好好干,也能有出息的……”

大姐志向大,不甘心在农村待一辈子。于是,她四处求人,之后还是在公社任职的远房舅舅介绍大姐在种子站做了临时工。种子站的领导跟大姐说,只要干得好,日后也许可以转正。因此,对于这个职位,大姐十分珍惜。种子站离大姐家有几里路,大姐每天都是早早地来,烧开水、扫地、抹桌子、整理各类种子……等到大家上班时,她已经把种子站整理得井井有条。同事都夸大姐吃苦能干,是个好女孩。领导也多次当面表扬过他。大姐暗自高兴,心想,只要好好干,一定会有盼头。只是命运的天平没有偏向大姐。大姐在种子站干了不到一年的功夫,社办单位开始清理吃农村粮的临时人员,尽管单位领导想挽留,但终究敌不过红头文件的威力,大姐又回到了农村。

到了出嫁的年纪,大姐出落得楚楚动人,前来求亲者络绎不绝。为了脱离农村,大姐为自己定了一条择偶标准,对方必须是吃商品粮、有工作的。后经人介绍,她嫁给了当时家在县城,人在基层工作的大姐夫。

论起来,大姐夫及他家的条件不算太好。大姐夫脾气有些大,工作单位离县城几十里路,每月只能回来一两趟,工资却不到二十块。家住的是公产的大祠堂,一间长房一间短房,外搭一个厨房,拥挤得很。整个房子阴暗潮湿,房间仅靠祠堂的一个天井采光。祠堂里住着五六户人家,嘈杂得很。可不管怎样,大姐夫毕竟是商品粮,大姐是农村粮,两人的社会地位显而易见。大姐似乎很知足,对大姐夫很体贴。只要大姐夫一回来,总是笑容满面迎上去,用心伺候着。

嫁给大姐夫后,大姐一连生了四个女儿,大姐夫和她的婆婆甚是失望,言语上时不时流露出责备之意,但大姐只是流泪,从不还口。

大姐是农村户口,在城里很难找工作,跟随自己的公公学习照相以维持生计。只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部分人家的生活都不算富足,照相生意自然惨淡,大姐说,差的时候连生活费都赚不到。

大姐已过继给舅舅,但她依然是我们姊妹中的老大,姊妹中甭管谁家有困难,她都是跑前跑后,想尽办法提供帮助。我在宜春读师范那会,每学期都会去两趟大姐家。日子过得拮据的大姐,总是倾尽所有,对我照顾有加。她会替我买车票,还带我去吃馄饨。馄饨店坐落在县城街心花园,不大,生意却很好。大姐每次都是买一碗,招呼我坐下后,一边跟我聊天,一边在旁边看着我吃。我独个吃有些不好意思,就挑起一两个馄饨,往大姐嘴里送,大姐却摇摇头,说不喜欢馄饨的味道。我当然知道大姐说的是谎话,因为那1.1元的车票和0.25元的馄饨钱几乎是大姐一家一日的生活费。

大姐是个倔性子,对照相一直没有放弃。她在公公去世后,竟带着她的妯娌,把照相馆一点点地做大。大姐日夜苦练,不断提高照相技术,终于把她们经营的照相馆首家定点为全县身份证照的拍摄场所。那时的大姐,仿佛没有停歇的时候。早上买菜回来还得洗衣服、做饭……上班后,店里店外忙个不停,凭着她的努力与智慧,硬是把“康乐照相馆”打造成了万载照相的一块金字招牌。

大姐生性善良,尽管她的婆婆曾对她有过数落,她却从不计较,反而宽厚处之。她的婆婆晚年中风,瘫在床上8年,一直没有请过保姆,全靠大姐一人照料。她到照相馆有一华里左右路程,却每天要折回家里好几趟,帮婆婆翻身、解大小便,晚上还要帮婆婆擦身,保证婆婆不生褥疮,她用自己的真心陪婆婆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历程。她的婆婆临终前,紧紧拉着大姐的手,流着眼泪一个劲地夸大姐的好,说大姐一定会有福报的。

后来,大姐夫下岗了,便跟着大姐一起在照相馆做生意。只是天生劳碌命的大姐,依然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了让四个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她几乎没日没夜地工作,供孩子一个个地念大学。她总是想着:只要努力,往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确实,在她的苦心操持下,几个孩子相继考上了大学,他们家从老祠堂搬进了高楼,家里的日子过得也越来越红火。哪曾想到,正值她的第四个女儿念大四时,不到53岁的大姐竟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善良的大姐惧怕拖累家里,放弃到上海大医院治疗,就在家吃点草药对付,谁劝都无用。可怕的肿瘤日日吞噬着大姐的身体。不到一年,风采迷人的大姐瘦得只剩下一副躯壳。大姐闭上眼睛的那一刻,还想努力睁开,流露出种种的不舍,只是回天无力,大姐终于还是走了……我们抱着已经咽气的大姐痛哭流涕,母亲更是伤心欲绝,不断地捶打着自己的胸脯,哽咽着说:“如果你没有过继出去,如果你不那么拼命……也许我就不会白发人送黑发人了。”只是,一切都没有如果。(吴萍英)

责任编辑:陈小春

宜春新闻网版权和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宜春新闻网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宜春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宜春日报、赣西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本网独家使用,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许可,不得从本网转载使用,违者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