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文旅

关注宜春万象

文化中国行丨《光明日报》报道江西抚州: 推活态保护 展古村新颜

来源:江西新闻 2024-05-27 19:05:35

原标题:

江西抚州:

推活态保护 展古村新颜

【文化中国行】

一块画板、一支画笔,坐在屋前的石板上,全神贯注描绘古村人文风景……日前,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大四学生张婷完成了毕业前的一次流坑古村写生。她和同学们在江西抚州乐安流坑村吃住一周,出了不少好作品。

“我们商量好啦,在学校举办毕业作品展,把流坑乡愁美景带回南昌去,让学校师生们从中领略这里的深厚文化。”张婷说,大学四年,她每年都会来流坑这个被誉为“乡愁味最浓的写生基地”。

对于古村的蝶变,村民董丽华说,曾经村里脏乱差现象严重,古宅古建缺少保护。现在越来越漂亮,每天都能吸引大量外地游客。看见村庄新变化、新机遇,在外面打工十多年的董丽华一家人回到流坑古村,把闲置多年的老屋装修一番,开了个餐馆,一到周末或节假日,生意火爆,年纯收入可达二三十万元。

不仅吸引本村人回流开餐馆、办民宿,流坑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长住。爱好音乐的重庆人张波就是其中一位。“这里风景优美,乡愁味浓,有特色古建筑,有斑驳的青石板,有幽深的小巷,还有潺潺的溪水……”谈及留下来的原因,张波说他到过很多古村落,徜徉流坑古村,感觉这里就是梦萦魂牵的家园。前年国庆节期间,他在村中开起了酒吧,为流坑写了一首歌曲《亲爱的,我在流坑》。

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到1996年11月19日因本报头版头条报道《江西千年古村流坑,中国古代文明缩影》而为人所知,到2003年入选国家首批22个历史文化名村,再到如今,二十余年间,流坑古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流坑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詹海群表示,当地政府持续投入,加大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力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村里完成国保古建筑修复工程216处,打造大型沉浸式实景体验空间。2023年,流坑景区吸引游客97.5万余人次,仅来此写生的学生群体就超5万人次。“创造了千余万元的旅游收入,带旺了村里餐饮、土特产、民宿等消费,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詹海群说。

在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美誉的抚州,像流坑一样的传统村落还有很多,通过有效活化利用,它们都得以换了新颜。“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展示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抚州市住建局局长聂华说,抚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各具特色的“古色、绿色、红色”中国传统村落135个、省级传统村落113个;全市通过公布挂牌保护传统建筑4087栋,数量位居江西省设区市第一名。

聂华表示,抚州探索出“保存、保护、整饬、更新”四种传统村落保护模式,让传统村落“留”下来、“活”起来。2023年,抚州四条经验入选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并向全国推广。

责任编辑:熊子逸

宜春新闻网版权和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宜春新闻网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宜春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宜春日报、赣西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本网独家使用,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许可,不得从本网转载使用,违者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