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小学“最美教师”宋美华——用爱守护“折翼天使”
宋美华是一名85后特教老师。8年来,她一直扎根在奉新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一线,耐心陪伴每个特殊孩子,将爱的阳光照进“折翼天使”们的生命。她辛勤耕耘,收获满满,曾多次参赛、辅导学生获奖,个人先后获评校优秀教师、县师德楷模、骨干教师、三八红旗手等荣誉。近日,她被评为江西省中小学“最美教师”。
因为爱,她走上特教岗位
宋美华从小就有做一名特教老师的理想。原因有两个:一是她的姑姑、叔叔都是有爱心的好老师,宋美华是他们的学生,当时班上有两个残疾同学,姑姑、叔叔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教导,看到同龄残疾孩子坚强上进的样子,宋美华很受感染,发誓长大后要做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二是因为支月英老师几十年坚守在奉新偏远山区的事迹深深打动着宋美华,更坚定了她要做一名特教老师的初心。2015年9月,她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奉新县特殊教育学校,成为一名正式的特教老师。
得知宋美华走向特教岗位,她的同学朋友纷纷表示不理解:“凭你的能力和素质应该去从事更体面的工作,你怎么会选择这个职业?”宋美华说:“选择这个岗位,是因为我觉得那些残疾孩子应该和正常孩子一样享受平等的教育。”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真正开展教学并不容易,特教其实是一项非常烦琐,甚至有点令人烦心的工作。宋美华常说:“教残疾孩子,必须得多一份耐心和爱心。”课堂上孩子们遇到不明白的,宋美华经常要五遍、十遍、数十遍反反复复地讲解,多次解释不清的,还要借助图画、实物等工具,总之能想到的办法都要用上。就这样,宋美华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和百分百的耐心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坚持了下来。
因为爱,她以校为家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抓好自身的业务提升,宋美华狠下功夫,一方面通过自修来加强自己在特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虚心向有经验的特教老师请教,同时,经常主动与班上的孩子交流沟通,了解特殊孩子的身心特点和个体差异。在多方努力下,宋美华的特教专业知识和课堂讲授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各项比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6年5月,她辅导学生参加全市特教学校插花比赛获一等奖;2019年10月,辅导学生书画获省级“优秀指导老师”奖;2022年12月,辅导学生参加线上烹饪大赛获市级二等奖……
宋美华全身心投入特教事业,以校为家,导致忽略了自己的小家。2018年4月的一天,宋美华的孩子生病了,发烧到40℃。正在学校上课的宋美华得知后,急忙跑回家中,当看到孩子晕厥的那一刻,她的心都要碎了,好在送医及时,孩子有惊无险。为了不影响学校工作,孩子还未出院,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事后,宋美华也迷茫过,甚至怀疑过自己的选择,但当她看到党和政府对特教行业的重视及对老师的关心,看到那么多“折翼天使”需要人去关爱呵护时,她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因为爱,她把课送进家门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014年,奉新县建立特殊教育学校,解决了全县大部分残疾孩子的上学难题。但在一些偏远地区还有部分中重度残疾孩子无法到校学习,于是学校从2015年开始实施“送教上门”活动。当时,刚入职的宋美华想都没想就第一个报名参加送教,至今已坚持8年。
奉新县上富镇有一名周同学,父亲因病在精神病医院治疗,母亲有智力缺陷,日常生活主要靠70多岁的奶奶料理。第一次登门,宋美华看到周同学家连张吃饭的桌子都没有,窗户玻璃也是破的,当场她就把身上的200多元零用钱全部递给了周同学的奶奶。之后她每次去都会买上一些肉、鱼、米、面和生活用品,并对周同学制定了“一对一”个性化送教课程。现在,周同学不但生活能自理,而且还能帮奶奶做不少家务活。看到孙子的进步,周同学的奶奶非常高兴,每次宋美华上门,都会握着她的手说:“孩子更懂事了,真的非常感谢你!”看到周同学的进步,宋美华特别欣慰。
宋美华常说,特别的花朵,需要特别的浇灌;特别的爱,需要给特别的孩子。8年来,她就是用这点点滴滴的爱,陪伴守护特殊孩子,让特殊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看到生命中的阳光。(熊斌 杨俊 求勇)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宜春新闻网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宜春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宜春日报、赣西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本网独家使用,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许可,不得从本网转载使用,违者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