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宜春社会

关注宜春潮

文明幸福 春风拂面——宜春城市创建工作速写

来源:宜春日报 作者: 2021-07-23 11:22:36

中国宜居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卫生城、绿化模范城、人民满意城市,月亮之都、好人之城……一长串含金量十足的品牌称谓,为宜春享誉全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夯下了一道道厚实的墙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上下各方协调配合联动,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团结奋进,使宜春的形象声名日隆,宜春的发展渐入佳境。宜春多年来扎扎实实的城市创建活动,宜春人民不辞辛劳的艰苦付出,如今终于有了回报。

国家级生态名片——获誉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是综合评价一个城市绿色生态的最高荣誉。为了进一步加快城乡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2012年4月我市正式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将宜春打造成绿色、生态、文明、和谐的森林之城。

2013年1月8日,我市召开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明确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城乡森林化、通道林荫化、水岸绿茵化、农田林网化、森林网络化”为理念,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力争到2014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6.97%以上,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2.5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8平方米。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我市先后投入数十亿元,深入实施“绿色崛起”行动,利用两年时间,在宜春中心城区建成了宜春花博园、禅博园、宜阳森林公园、北湖公园等精品绿化工程,使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幅提高;在全市打造了两个省级森林城市、39个省级森林乡镇和104个省级森林村庄。创建过程中,宜春人民积极参与并全面增强生态意识。全市投资800多万元改造提升了宜春自然博物馆、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竹文化博物馆、投资4亿元建设了宜春花卉园艺博览园……市民通过耳濡目染,增强了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各地各部门,企业、社会团体通过以资代劳、绿地认建认养、保护古树名木等形式参加创建活动;农村群众通过参加生态工程劳动、农村房前屋后植树、培育苗木或花卉、经营管护森林等形式参加义务植树;市民通过栽植“情侣树”“巾帼林”“共青林”“绿色养老林”等内容丰富的纪念林,强化了生态意识。

2015年11月24日,宜春再添国家级生态名片,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18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同意,省绿化委授予南城县等20个县(市、区)“江西省森林城市”称号,我市宜丰县、靖安县、高安市榜上有名。我市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基础上,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的设区市。这是我市通过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城市植树造林,增加城市森林面积,构建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努力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活动取得的又一硕果,进一步推动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2020年5月13日,我市顺利通过本轮国家森林城市复检。这意味着我市继续保留国家森林城市这一国家生态最高殊荣。

“好人”井喷——打造“好人之城”

“好人文化”鲜活地诠释了当代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极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传播时代的正能量。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掀起了学好人、做好人、敬好人的热潮,营造了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2020年,宜春有21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入选人数居全国设区市前列,全省第一。

在“好人之城”创建过程中,我市一方面高位推动促创建,采取有效措施,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各个部门配合抓、党政齐心协力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英模群体现象的持久延续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另一方面搭建好活动载体促创建。持续开展学英模主题教育活动,集中学习英模的先进事迹。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在农村将农户小额信贷和道德公评公议相结合,开展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至今已评定“文明信用户”10万余户;在城区建立综合执法、联创联建、市民自治“三位一体”的创建机制,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文明社区联创联建活动;在学校,举办“红歌美文伴我行”“1+X”道德实践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到目前为止,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近110万,居全省第一。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创新宣传方式,营造了学习好人的浓厚氛围。整合、依托新闻媒体广泛传播好人事迹。对外借助中央、省级媒体采访报道英模事迹,进行广泛集中宣传;对内依托市属媒体开设专栏、专题,深入挖掘英模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创编文艺作品再现好人形象。根据全国道德模范王茂华烈士事迹创作编排的采茶戏《红土情之歌》,在全市各地巡回演出100多场。以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李天平先进事迹为素材创作的客家山歌剧等文艺作品,在全市农村巡回演出。创新方式方法弘扬好人精神。在中心城区主要路段,利用各种方式宣传推介英模事迹,在社区、农村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广泛宣传英模的感人事迹。近年来,先后两次承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交流活动,全国“见义勇为”表彰现场会、全国关心关爱道德模范座谈会先后在我市成功举办。

我市还建立相关工作长效机制,倡导礼敬好人的良好风尚。建立公民道德荣誉档案管理机制,对社会上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及时确认记录,精心组织学习宣传;建立好人褒奖帮扶机制,出台《宜春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礼遇帮扶实施办法》,大力褒奖、礼遇英模、好人。同时,加大帮扶力度,对未伤亡英模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受伤英模全力治疗,保障医疗费用,解决后顾之忧;对牺牲英模家属在抚恤、就业、医疗和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

创全国文明城——计日程功

今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宜春、丰城为2021年至2023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宜丰县则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喜讯传来,宜春一片欢腾。

文明是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一座闪烁着文明之光的城市值得人们向往。

2月18日,我市召开了由中心城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干部代表参加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市委书记于秀明强调并号召: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将建设文明幸福城市列为宜春“十四五”时期的三大发展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要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的就是要向全市传递出坚定不移的创建决心。全市上下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拿出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咬定目标不放松,满怀豪情再出发,迅速掀起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潮。 

一时间,宜春处处风潮涌动,轰轰烈烈的创建活动全面展开……

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启动“铸魂工程”,筑牢人民群众理想信念之基。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举办“百年党史”报告会,组织“四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举办系列主题宣讲活动;深入开展宣传教育,组织专家宣讲团、农民讲师团等各级各类宣讲队伍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宣讲;广泛开展系列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依托党史重要事件、活动和重要遗址旧址,组织开展“同唱一首歌”网络拉歌、大型群众歌咏比赛、诵读红色家书、红色走读、红色经典进校园、百首童谣颂党恩等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启动“强基工程”,开展文明创建“十大攻坚”行动。全市深入实施市政设施更新提升、市容秩序整治、交通秩序治理、卫生保洁净化、背街小巷美化、居民小区改造、农贸市场提档、公益广告发布、城乡一体推进等“十大专项”攻坚行动,坚持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域创建,以为民惠民的理念扎实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功能文明、环境文明、氛围文明大幅提升。

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启动“连心工程”,开展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宜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拟招募1000名文明劝导员,组建100支卫生监管队;组织十名“中国好人”、道德模范开展百场宣讲活动;充分发挥百万志愿服务大军的示范带头作用,深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面、覆盖面,开展系列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管用,完善“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持续增进人民福祉,提升城市品质,让群众共享创建成果。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是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宜春有了坚定的决心、必胜的信念、实干的作风,定能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一个文明幸福的宜春必然呼之欲出。(记者 梁柏坚

责任编辑:袁芳

宜春新闻网版权和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宜春新闻网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宜春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宜春日报、赣西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本网独家使用,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许可,不得从本网转载使用,违者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