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宜春文旅

关注宜春潮

徐德强:茶花灯里一片痴情

来源:赣西晚报 作者: 2024-04-18 12:20:13

茶花灯表演 (资料图)

他小时候非常“懒”,到了16岁还不会砍柴,被村里人戏称为“赤脚懒”。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位“赤脚懒”在另一个天地里却异常勤奋,凭着一片痴情,兢兢业业,最后颇有成效,成为该领域的名人。他便是来自靖安县仁首镇大团村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靖安茶花灯的代表性传承人徐德强。

牵头拜师学艺

徐德强1971年出生,或许是因为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不用干砍柴之类的杂活,以至于到了16岁还不会砍柴,被村里人戏称为“赤脚懒”。

徐德强虽说干活不行,却天生喜欢表演,有强烈的表演欲,在读书时还参加过学校文艺宣传队,经常表演节目。1987年,徐德强初中毕业回家务农。

农历十月后便是农闲,生性好动的徐德强感到非常无聊。1990年的一天,徐德强忽然心血来潮,想起了小时候听父亲徐明仪说过的茶花灯,便向父亲求教。然而徐明仪虽然很早以前演过茶花灯,但不是领队人,手边没有任何资料,没法传授。不过,徐明仪的朋友袁世旭善于表演花灯戏,而且文化程度高,手头有资料,于是建议徐德强拜他为师。

袁世旭确实喜爱茶花灯,手头也有很多资料,可是当时年轻人大多数不愿意学。袁世旭心里一直有个隐忧,担心茶花灯会慢慢失传。现在见朋友的儿子跑上门来学艺,袁世旭自然喜不自禁,便欣然答应了。然而,演唱茶花灯不是一个人能够胜任的,最少要10个人。徐德强兴致勃勃地说:“人不是问题,我来解决。”

徐德强回家后,首先邀请自己的哥哥、姐姐和堂兄、堂姐,接着撺掇几个和自己玩得要好的小伙伴,很快便召集了10个人。徐德强将袁世旭请到自己村子里当老师,传教茶花灯演出技艺。袁世旭见徐德强特别喜欢茶花灯,便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将自己的看家本领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

徐德强干活“懒”,学习茶花灯却一点都不懒,而且非常勤奋,每天起早贪黑地练习,对各种灯和伴奏乐器都十分娴熟,成了名副其实的领头人。在乐器中,他尤其擅长吹唢呐,仅学习两个月,便学会了有的人一辈子都没学会的“搏气”(换气)。

欢乐千家万户

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徐德强等10人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茶花灯的演出技艺,完全可以对外表演。演唱茶花灯必须要有道具,因为停演了20多年,原来的道具早就坏了,必须重新购置。于是,徐德强等人自告奋勇凑钱买道具。道具买来了,演出技艺学会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便是春节。大家商量决定,来年正月初一便开始出去演唱茶花灯。腊月初八,恰好有户人家的儿子结婚,便邀请他们去表演,以增加热闹和喜庆气氛。演唱队也正想一试身手,便欣然答应。这一次试演收获了许多好评,极大地增强了大家的信心。

很快,1991年正月初一到了。徐德强领着队员先从自己村子开始演出,然后到外村。每到一个村,徐德强作为领队,先与村小组长联系,然后每家每户上门递送“红帖”,也叫“拜府”,告诉人家会来上户演出,以示拜年。

农历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期间,徐德强每天从早上八点忙到晚上十二点,到仁首镇所有自然村的农户家中演出。每到一处,首先演奏主题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接着便是说唱、相声、舞蹈、小品等,一共10个节目,非常喜庆、热闹,深受村民欢迎。每户人家也打两挂爆竹,一挂欢迎、一挂欢送,并封上一个小小的红包表示谢意。那年月,人们手头不宽裕,一个红包一般一角钱,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0元钱,个别经济条件好、大方一点的人家会封上1元红包。若遇到有本村出嫁的女儿,女儿家则会备上一桌酒宴热情地款待演出者,每个演员还能分到95元红包。得到了适当报酬,演员们自然高兴,但是更高兴的是给每家每户送去了欢乐和祝福,这可远远不是金钱所能表达的祥和之意。

娱乐竟成“非遗”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许多农民进城务工经商,10个演唱茶花灯的青年人大多外出闯世界去了。于是,从1992年到2005年期间,大团村的茶花灯一直停演。徐德强心里隐隐作痛,几次正月想热闹一下的想法都落空了。

2005年,靖安县准备搞一台中秋晚会。仁首镇党委书记专程找到徐德强,希望大团村的茶花灯能够参加中秋文艺晚会表演。徐德强听后十分高兴,觉得这是一个宣传茶花灯的极好机会,便连忙通过电话与在外打工的小伙伴们联系,请他们回来排练。然而,有的人确实忙于手头上的事无法回来。为了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徐德强动员在家务农的妻子和堂叔参加。中秋晚会那天,大团村的茶花灯表演引起了轰动,观众纷纷点赞,希望他们发扬光大。

过了几天,县文化局的负责人来到徐德强家里,说大团村的茶花灯很有特色,很有渊源,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申报靖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6年,大团村的茶花灯相继被评为靖安县、宜春市“非遗”代表性项目,2008年登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2021年9月,徐德强被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靖安茶花灯的代表性传承人。

举家练艺传承

茶花灯成为“非遗”以后,徐德强再也没有组织队员参加过营利性演出,只是参加各种“非遗”调演,2006年参加宜春市“非遗”调演便获得三等奖,2018年参加宜春市“非遗”调演再次获得三等奖。

茶花灯成为“非遗”,徐德强在高兴的同时又心存忧虑,因为茶花灯的演员绝大部分都不在家,有的甚至连过年也不回来,很难组织演出。如此继续下去,茶花灯很有可能失传。经过再三考虑,徐德强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全家表演茶花灯。于是,他手把手地教自己的一双儿女茶花灯演技,同时动员堂叔、堂侄们坚持练习茶花灯。如此一来,茶花灯便有了基本稳定的表演人员。

“大团村的茶花灯是我劳心费力恢复起来的,不能就这么消失了,我要让它世世代代传下去。”这就是徐德强面对茶花灯现状做下的承诺,也是他对茶花灯一片痴情的表露。 (曾福龙)

责任编辑:陈小春

宜春新闻网版权和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宜春新闻网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宜春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宜春日报、赣西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本网独家使用,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许可,不得从本网转载使用,违者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