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宜春文旅

关注宜春潮

慈祥的母亲

来源:宜春日报 作者: 2024-03-25 17:30:07

母亲有个非常虔诚的习惯,那就是逢初一、十五吃素,且是全素,也就是用菜油炒的素菜,不沾一点荤腥。这个习惯从我记事起保持到现在,谁也改变不了。

母亲这个习惯与一个重大的变故有关。大概是我八岁那年,我那刚学会走路的弟弟不知何故掉进门口的池塘溺亡了,当弟弟惨白的小脸从连接两口池塘的水管中露出时,母亲差点疯了。自那时起,哪怕农事再忙,农活再累,母亲也不会改变她的习惯——吃花斋。按她的说法是在“赎罪”。

也就是从那时起,母亲开始以自己的标准处事。即使有时候肚子都吃不饱,她也坚决不随便以物果腹。她认为牛为众畜之长,吃草出大力,辛苦勤劳一生,理应受到尊重,因此她不再吃牛肉;她认为狗对人忠诚,索取的只是残羹剩饭,却终生看家护院,便从不沾狗肉。

母亲常以善德待人。一直在农村生活的母亲聪明好学,从父亲那学会了一些别人口中的“旁门左道”。比如刚出生的婴儿光哭不吃奶,母亲简单取一缝衣针,用火烤红消毒,然后拨开孩子的嘴皮,分开上下颚,用针挑几下后再用一种药粉抹匀,不出几个小时,孩子就会自己找奶喝。再比如,一些人总觉不明原因的手臂或腰酸背痛,就医找不到病因,母亲找一苎麻搓成的线,取一碗凉水抹湿患处,在患者感觉酸痛的地方来回用麻绳刮,水干了复抹湿,一直到刮出如红疹子一样的东西方停,嘱此处保持一天不要碰水,隔一天就好了。如此种种。打我记事起,就发现母亲如以前的传呼机一样,一呼就灵,谁家有事只要来人呼一声,母亲必放下手中的活前往,从不怠慢。

母亲对万物敬爱有加,尤其是对待粮食。母亲一生务农,经历过吃不饱的岁月,因此对待饭菜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珍爱。她从不浪费食物,也不允许我们浪费。以前农村没有冰箱,夏天有时候吃不完的饭菜馊了,母亲也不舍得丢掉,而是干脆晒干,然后到锅里爆炒,做成零食给我们吃。即使现在,偶尔有吃不完的饭菜,母亲也要留着给鸡吃,并且一边拨一边念叨:“饭碗里减(倒掉),饭碗里修(修炼),修得子孙健健康康,修得一家顺顺利利。”

母亲今年已八十有五,住在乡下一栋小房子里。她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足——满足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满足子女都在顺顺利利奔幸福,满足新农村环境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美化亮化……晚年的她更加佛系,晚上洗漱前,总是一脸慈祥地搬个板凳坐在大门前,和门前偶尔路过的乡里乡亲打个招呼,或是坐在房间的竹椅上专心致志地读她的佛经,遇上不懂的字再问我,听我用家乡话念给她听,然后似懂非懂地点头表示明白。

今年1月,母亲因意外导致手臂脱臼,无法独自生活,我开始每天下班后就回老家陪伴照护,得以再次近距离观察并体会她的生活。母亲老了,她用一种朴素的普度众生理念正向教育我们向上向善,她用积累了八十余年的道德修为引导我们的一言一行。在我看来,母亲的一生仿佛一本形式简单却内涵丰富的散文集,她的每一个行为个体都独成章节,每一个章节里所表达的思想都意味深长,每一个值得传承的思想意蕴中都包含哲理。我一直充满好奇:是什么在支持一个普通农妇用一生的执念坚守“只做善事”的坚强信仰?是什么在促使一个大字不识的老人从一部简单的经书中参悟高深莫测的做人道理?母亲瘦小的身躯折射出的光芒,让我一生都在近乎仰视和模仿,但似乎又穷尽一生都无法参透,只能看着、学着,并努力落实,而这些,都是我非常乐意做的。(凌 力)

责任编辑:袁芳

宜春新闻网版权和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宜春新闻网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宜春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宜春日报、赣西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本网独家使用,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许可,不得从本网转载使用,违者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