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区新闻 万载县 文化

关注宜春潮

​大气磅礴的万载得胜鼓

来源:赣西晚报 作者: 2024-03-07 17:29:31


编者按:

为更好地传承保护非遗项目,让非遗项目“活”起来,本报从今日起推出非遗系列报道,来自宜春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时代匠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技艺展示着非遗文化的魅力,践行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引导广大读者领略非遗魅力,敬请关注。

提起宜春市万载县,人们一定会想起鞭炮礼花。在这里,花炮、表芯纸、夏布三大特产和百合、三黄鸡、辣椒三大名产驰名中外,但其实这里还有一般人见不到的独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万载得胜鼓。

相传,得胜鼓是为纪念唐代大将张巡、许远抗击安禄山叛军得胜而来。不得不说,万载是一个热闹的、快乐的、吉利的地方,这里的礼花见证着世界各地的欢乐与泪水,这里的得胜鼓则为了一次次胜利而表演,直至如今。

万载得胜鼓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气息的传统吹打乐。整个乐曲主要来源于民间灯彩和民间锣鼓,乐器的编配分打击乐和吹奏乐,打击乐有晋鼓、排鼓、战鼓、堂鼓、班鼓、木鱼、铜铃,还有音高不同的大小锣、钹、铛、云锣、飘锣等,吹奏乐有大小唢呐、笙、竹笛、铜号筒等。

距今1200多年的文化宝藏

从北宋初流传至今的万载民间器乐曲《得胜鼓》,取材于唐朝775年间“安史之乱”重大历史事件。《得胜鼓》以将士出征、交战、凯旋、庆功等情节为内容,分9个乐段,表现请战、四将、二将、皇帝登台、游兵、下战、进城、登台退位、大小圆台等情景,用民间唢呐和民间锣鼓以吹打乐形式反映古代将士鏖战获胜的壮观盛况,故取名《得胜鼓》。

万载得胜鼓是民间唢呐曲牌与民间锣鼓有机结合的代表作。其特征明显,在节拍、节奏、旋律、调式、音色、力度、速度上变化幅度大。唢呐与锣鼓相结合,小打行云流水、欢快流畅,大打气势磅礴、庄重热烈。唢呐特殊的演奏技巧单指抖音模仿战马嘶叫,形象逼真。禁鼓、战鼓重击,铿锵有力,场面非常壮观。

祥瑞喜庆的催化剂

万载得胜鼓演奏活动是当地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项目之一。在民间,凡娶亲嫁女、生日祝寿、华厦落成、开业庆典、欢庆佳节及其他纪念活动,皆请民间艺人演奏《得胜鼓》,以添祥瑞喜庆氛围。

数十人表演方队出场,击鼓者打扮成武士,短打紧身,十字披红,颈挎伏鼓(扁圆形皮鼓),右手紧握短而粗的鼓槌,左手持健铃。另有十数人手持檀木夹板。队列前面有一对大红灯笼,一人持旗,上书“得胜鼓”三字,后随一队蜈蚣旗幡。

乐曲开始之后,先擂普鼓三遍,逐渐进入气氛,随后号筒、先锋号和庄重的大鼓、礼炮、海螺声逐渐跟进,心情也跟着鼓点与各种乐器逐渐高昂了起来。忽然音乐停止,全场安静了下来,但随后,一声“哈”响彻云霄,好像某种信号,又好像是从远方传来了好消息,鼓槌有力地开始敲击,每位鼓手面色肃穆,脚扎马步,一阵阵鼓声传入心间,好似一股力量,宣示着我们永远不会后退,又好似一种鼓舞,鼓舞我们面对困难时不轻言退缩。

传承与创新的得胜鼓

万载得胜鼓乐班原有50多个,基本都是家族传承,大多出现演奏人员青黄不接、一些传统唢呐曲牌和锣鼓经逐渐失传、演奏技巧下降的问题,能完整演奏的仅剩株潭镇上坊村、同胜村和潭埠镇潭埠村、池溪村乐队。2008年,万载得胜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2008年之后,由于宣传到位、国家关注,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学习得胜鼓,才能够使得胜鼓一直流传到现在。同时,不少表演艺术家将自己的想法加入得胜鼓中,让得胜鼓既传承了原来的风格与特点,同时也更加适合现代人欣赏。

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欣赏一次万载得胜鼓,相信你在得到视觉享受的同时,脑海中对鼓类表演的固定思维也一定会一次次被刷新。 (万萱)

责任编辑:袁芳

宜春新闻网版权和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宜春新闻网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宜春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宜春日报、赣西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本网独家使用,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许可,不得从本网转载使用,违者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