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

关注宜春潮

为什么年纪越大,脾气越怪?

来源:腾讯医典 作者: 2024-03-25 18:47:31

想起春节回老家的一幕幕,小张总觉得哪里不对。


哪里不对呢?是老父亲——他似乎和以前有些“不一样”:


本来开朗乐观的他,突然变得沉默寡言。


常常独自坐着看电视、刷手机,有时一坐就是大半天;看视频时,音量也开得特别大。


母亲在隔壁房间喊他,他经常没反应。


想和他说说心里话,却总是“被怼”,没说几句就“话不投机”。


图片


网上一搜,小张发现有不少人都有类似经历:


和父母相处越来越难——说话没反应,又总是莫名其妙生气。


好好说,他/她根本听不见,要重复好几遍;声音大了,又说你态度不好;


总“打岔”:你说东,他说西;你问吃了吗,他回答说衣服叠好了;


冰箱、洗衣机、微波炉报警声听不到,总是耽误事儿。


……


这是为什么呢?


图片


让老年人“脾气越来越怪”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很普遍、却总被忽视的原因是——“耳背”!


耳背也叫“老年性听力损失”,又叫“老年性聋”,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器官衰老和退化而自然发生的听力减退现象。


在全世界,大约每3个65岁以上老年人里,就有1个存在中度或以上的听力损失[1]


在超过85岁的高龄老人中,这个比例可能高达50%[2]


图片

(全球听力损失(中度及以上)患病率

图源:WHO世界听力报告)


而我国的情况也类似。


据估计,我国现有“听力损失”(指无法听到某个特定频率的声音)者可能超过2亿人,存在“听力残疾”(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已影响日常生活)者约7000万人。


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4600万人[3],其中可能就包括我们的长辈。


看似微不足道的“耳背”,已经成为关节炎和高血压之后,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第三大健康问题[4]


图片


图片


常言道“眼不见,心不烦”。但,听不见,心更烦!


“听得见”“听得清”,是我们每个人感知世界、获得信息的重要方式。谁都不愿意自己进入“模糊”或者“无声”的世界。


如果总是听不清楚别人在说什么,被误解或者误解他人的次数也会变多,感到尴尬、失落、羞愧……的次数也多了。


久而久之,越来越不愿与别人交流,甚至主动把自己“封闭”起来。


很多老人的想法是:既然听不见、听不清,那就不听了,不说了,不交流了!


研究表明,长期听力损失,会引起认知能力下降、性格改变、脱离社会等不良影响,让人出现偏执、乖僻、抑郁、多疑,并逐渐脱离社会,甚至自我封闭[5]


更严重的是,听力损失已被证实是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独立高危因素。


有轻、中和重度听力损失的老人,其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人的2倍、3倍和5倍[6]


图片


图片


虽然听力下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发生,但下面这些因素会影响其发生和严重程度[7]


1. 长期暴露于高分贝的噪声;

2. 接触耳毒性物质(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化疗药物、重金属等)

3. 耳部感染;

4. 吸烟;

5. 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性疾病;

6. 激素(甲状腺激素、雌激素等)水平变化等。


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都可能导致听力下降。


此外,如果年轻时经常处于巨大噪声环境中,就算之后停止,但依然会加速听力损失的进展[8]


所以,从小就要保护耳朵,远离噪音!


图片


图片


老年性听力损失是一种不可逆的退行性病变。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根治。


验配助听器是最常见的干预措施;而人工耳蜗植入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早发现、早就诊、早干预,我们或许可以帮助爸妈延缓听力损失的进展:


1.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规律的作息。


2.尽量避免使用可能损害听力的药物


3.做到“3个60”:减少噪声暴露,如使用耳塞保护听力。环境噪声分贝不超过60分贝;耳机音量小于它的60%;耳机使用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4.不得不长时间接触噪声时,做好防护措施(如使用专业耳塞或耳罩)


5.听医生的话,控制好基础性疾病,比如高血压和糖尿病。


6.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如果发现爸妈已经出现听不见、听不清的情况,要及时带他们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进行全面的听力评估,遵医嘱使用助听器等辅助设备,这有助于延缓听力损害加重。


在生活中,应该尽量面对面交流,确保他们能看到我们的口型;尽量在安静的环境中对话;避免同时有多个声音源;说话时语速适中,清晰发音。


图片


让我们共同努力,帮助父母重返清晰的世界,让他们的笑容再次绽放。



责任编辑:段敏萱

宜春新闻网版权和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宜春新闻网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宜春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宜春日报、赣西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本网独家使用,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许可,不得从本网转载使用,违者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